7月12日,廣州黃埔古村的一個古祠堂里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生員拜禮開筆典禮”。一群十歲左右的男女孩童身著漢服,向“萬世師表”孔子行禮、點硃砂,齊聲誦讀《三字經》……
  這是坐落於此地的“撫松書院”首次公開的社會慈善活動。撫松書院原是黃埔古村內一間清代梁氏宗祠,著名文化人、書畫家雷鐸將“古物激活”,搖身變成一所“現代書院”,是喧鬧都市近郊一處難得的僻靜之所,更是雷鐸苦心打造的身心兼修的文化場所。
  身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文化所研究員、國家一級作家、廣州藝術博物院特聘研究員的雷鐸,鑽研國學多年,對中華傳統文化頗有體悟。在雷鐸看來,撫松書院既是傳播傳統文化的一處落腳點,又是現代人激發“頭腦風暴”、“安放心靈”的場所,更是文化同道中人修身修心、共濟共用、互師互友的現代“士大夫”的文化沙龍。近日,南方日報記者目擊並親歷這場獨特開筆禮,並聆聽雷鐸對傳播傳統文化的獨特心得。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李培
  實習生 趙曉青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劉力勤
  策劃統籌:李賀 譚亦芳
  所 在
  松風染夢綠 竹影入簾青
  青磚窄巷、古榕荷塘,行走在黃埔古村之中,穿梭於古樸的嶺南民居中,花崗牆裙的硬山建築,石枋上惟妙惟肖的石雕獅子,讓人有時光穿梭之感。
  緩步走入古村深處的一處荷塘清溪,映入眼帘的是一間清代古祠堂,坐西北朝東南,門廳、天井、大廳、廂房一應俱全,大門口上高懸的大紅燈籠和“撫松書院”紅木大匾下是雷鐸手書的“撫松裁竹聽梅月,畫院書廊品詩經”的書院嵌名對聯。
  步入院內,只見青磚烏瓦圍合的天井兩側松竹掩映,六扇紅木隔門後的大廳正中,懸掛著孔子巨幅畫像,大廳內的石柱上懸掛著兩副紅木匾長聯:一副“一室春風暢,寧神維西嶺石;半窗梅月明,降幅如東王公”,是據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送給雷鐸的真跡精刻而成;一副“致遠涵虛,自在心事去三千界;守靜寓動,無師筆縱橫十萬方”也是雷鐸的私藏,是書畫大師賴少其先生的真跡。
  書院內四處懸掛著雷鐸的師友和弟子們的墨寶。大廳內沉香縷縷、古琴悠悠,滿牆書畫洋溢著文人氣息。大廳左右廂房收藏著古琴與圍棋、青銅器皿與青花瓷器之類。玻璃展櫃里陳列著吳南生和王貴忱、歐初等老一輩贈送的茶具、墨跡和名書畫家的畫集畫冊。
  “斯是舊築,古人德馨,松風染夢綠,竹影入簾青。”雷鐸改劉禹錫《陋室銘》自題《撫松書院記》刻於盈門出的屏風之上,“可以撫宋琴閱周經,無電唱之亂耳,有案牘之怡情……”據介紹,為了將這座古祠堂翻修,雷鐸和學生們籌資數十萬元,令這座空間不大的古祠變得意蘊深邃、寧靜高遠。
  所 觀
  學童行舊禮 尊孔興國學
  上午10時整,由撫松書院和賴少其書畫學會共同主辦的“生員拜孔禮賢開筆”儀式正式開始。
  在雷鐸的親自主持下,開筆禮按照嚴格的古制進行。在悠揚古琴聲中,全體學員先向孔子送束脩,而後每個學童收到了兩個香包,一個裝有上等沉香,取品格美好、似蘭斯馨之意,第二個裝有古老制式的糖果,寓意人生吉祥、生活甜美。之後,學童們向孔子像行三叩九拜之禮之後,嘉賓硃砂點“天眼”開啟智慧、送香包祝福前程。
  學童們高誦“仁義禮智信,人生五聖則。溫良恭儉讓,人生好品格。忠孝友兄弟,報效家與國。五經六藝全,修齊治平德。我今已宣誓,平生志不磨”的誓詞,表達了繼承國學、接續“中國夢”的決心。學童們接著朗讀了《三字經》的經典段落。之後,書畫家郭莽園、許固令現場書畫創作,讓孩子們領略了傳統筆墨的魅力,其間還有古琴演奏家呂望宏為之撫琴。
  來參加這場特別的開筆禮的學童大多是賴少其書畫學會成員的孩子以及雷鐸弟子們的孩子,這樣一場傳統開筆禮有何用意?雷鐸告訴記者,希望借這個開筆禮傳達三層含義:一、繼承兩千多年傳統,向先賢致敬;二、接續尊孔重學的傳統文脈;三、尤其重要的,是通過現在的“零零後”接續中華文明多年的文化斷層。
  帶著十歲的女兒參加了這場開筆禮的陳宏宇說:“現在孩子內心比較浮躁,我們希望她通過這個莊嚴的儀式,可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都希望她可以和別人更好的和諧相處。”
  家長範淳奇認為,在浮躁的社會中,復興國學對現代人的心靈修複有很大的作用。“現在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嬌氣,希望他們從傳統文化之中學習美德,懂得感恩,感恩時代、感恩父母、感恩生活。”
  所 感
  拾傳統文脈 引頭腦風暴
  “率真為約,簡素為具,有酒且酌,無酒且止,清茶一杯,好香一炷,閑談古今,靜玩山水……”在《撫松書院記》中,雷鐸表明瞭書院的定位。“希望書院可以聚集各路名賢來此雅集,頭腦風暴、碰撞智慧,留下一些精神財富。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裡又可以成為一個‘心靈加油站’,讓忙碌的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從忙碌的生活中將束縛的內心解脫出來。”
  雷鐸課徒所在的撫松書院從白雲山麓獅子崗移師黃埔古村後,借助古村的天然氣場,從琴棋書畫到茶道香道,從秦磚漢瓦到奇石異卉,雷鐸希望人們從邁入撫松書院大門的一刻,就能進入傳統文化的氣場之中。
  “禪宗說,定慧雙修,定而後慧,心不定沒有智慧。”凡有賓客來訪,書院必呈上上好茶葉和沉香。焚香沐手,讓人沉靜。書院有六大品類茶葉,紅泥爐、黑火炭、砂鍋和鐵鍋烹茶,礦泉水燒制,每一道都別具心意。“茶道、香道只是一個藥引,希望調動所有人的感官。飲茶首先要調整呼吸,集中精神,才能啟動感官,口舌喉嚨全方位感受。當你進入這種狀態的時候,智慧才能產生。學會品茶和聞香,是為了調動聚焦精神,在平心靜氣的狀態下,智慧的產生往往不指向一個方向,而是全方位漫射。”
  撫松書院提倡“終身修習”,按雷鐸的設想,是一處現代士大夫雅集之所。何為現代士大夫?雷鐸說,饒宗頤先生私底下有個精到的解釋:“儒者,柔也”,簡言之,便是守規矩、愛國家、明本份的謙謙君子。他有另一句詩是“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雷鐸希望,借撫松書院,傳遞前輩大師的思想和智慧。
  “撫松書院既是現代的大私塾,也是胡適博士早年提倡的‘自修大學’,是現代人修養身心、終身求知的年所。”雷鐸介紹說。按照雷鐸的設想,撫松書院倡導的修習有三個方面:一是學,即學問,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中學以儒、釋、道為主,西學以哲學和方法學為主。師資廣延眾長,不時聘請國內同道中的佼佼者講課授徒;二是“藝”,包括書畫、雕塑、文物、金石、版本、古琴、古簫為主;三是“樂”,及生活藝術,包含茶道、香道、養生以及木石珍奇。在雷鐸看來,凡是有益身心的傳統文化的精髓都在書院中陳列。
  “希望撫松書院能‘一石沖開水中天’,動一整片的波瀾。營造傳統文化的氣場,吸引更多人走進來。”雷鐸告訴記者,現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失衡了,希望撫松書院可以通過文化人的帶動效應,吸引更多人尋找物質與生活的平衡。
  “它又是一根火柴,要引爆大家的智慧。希望不斷邀請名流賢達來此討論問題,頭腦激蕩,這也是撫松書院的目標:它不同於一般的畫廊和展館,是一個碰撞和交流的地方,是一個引爆智慧的所在。”雷鐸說。
  雷鐸:借傳統文化讓更多人“破繭”
  ■對話
  南方日報:為何選擇黃埔古村作為您書院的落腳點?
  雷鐸:黃埔古村是目前形態最完備的、保存原始面貌最好的村落。黃埔古村古代有“百邦客船來泊”之榮,千年文化積澱與傳統文化的氣場契合,我們花了很多心思裝修改造。
  南方日報:書院內陳列著饒宗頤老先生和賴少其先生的書法字畫,是否體現了一種傳承之意?
  雷鐸:對,饒宗頤老先生和賴少其先生都是我的老師。我希望撫松書院可以體現這種文脈傳承,賴老去世以後,他夫人曾菲說:老賴在的時候,孩子不懂事,沒有早點學習書畫,現在只好讓我來教。等於是賴老的接力棒轉交到我手上。我的學生里,有四個是賴家的第三代。
  南方日報:研究國學這麼多年,撫松書院是一個對接社會的平臺,您希望借助它傳達怎樣的國學理念?
  雷鐸:我在鳳凰衛視講國學的時候,曾經提到古希腊的神話西西弗斯,他每天把石頭推向山頂,鍥而不捨。我對待傳統國學的態度也是一樣,作為國家文脈傳承了5000年,中間出現了波折,出現了斷裂,但我們希望它衰微之際進行發揚。就像一個爐火在幻滅之前,用扇子扇扇,添幾塊炭火,它就起來了。
  為什麼我會提倡在今天的生活複蘇國學?因為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飛速發展的時代,面臨精神和信仰的危機。西學一方面使得社會飛速進步,但也使人難免急功近利,重時間、重成效。但東方哲學是種大樹,我們需要傳統文化的回歸,用誠意用耐心,用傳統的美德,使我們社會獲得可持續發展。
  為什麼現代人需要傳統國學來修養身心?因為現在每個人所做的事情最大的問題是被成功的概念所左右。追逐金錢、地位,但卻丟掉了內心的寧靜和幸福。我提倡聞香品茶、詩書畫藝,讓這些傳統文化的藥引幫助現代人修身養心,慢慢加大精神心靈生活的比重。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借助撫松書院改變現代人學習方式。在我看來,人生的過程就像是蠶。讀書到大學的階段,是吃幼蟲葉子的階段;第二階段是蛹,被工作單位和家庭包裹起來,生活很累很辛苦;第三階段,是老了以後化蝶。我們希望不僅僅是幼蟲的時候吃葉子,一輩子都能吃葉子,儘早破繭。因為當你具備一定智慧的時候,繭已經無法將你束縛,人會飛翔起來,不會只是在一個二維的平臺里爬行。
  南方日報:書院很小,如何實現對更多人的影響?
  雷鐸:書院是個萬能膠,把精英聚合在一起。除了書畫、古琴,還要把一些面臨失傳的傳統文藝,如被現代人遺忘的古代樂器尺八等進行複蘇。未來,這裡將成為省文聯等單位的書畫分院、廣東香道學會專點、廣東茶文化協會專點、廣東圍棋協會分享會、廣東尺八協會總會駐地……實現“小地方、大共享”。
  希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方式嫁接,將古老的內容和新的傳播手段結合,將投影與WiFi、PPT與實物教學結合,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傳播最寶貴的國學,同時兼修他國優秀文化,盡一點微薄之力。  (原標題:黃埔古村裡的現代國學“私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vtherkbmny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